2014年5月23日 星期五

[Day202-0523] 國立中央博物館。국립중앙박물관


每次到了假日應該出去玩的日子,尤其是剛寫完報告的隔天,卻還是懶洋洋的;很想很頹廢地一直窩在宿舍。但是理智告訴自己,不能這樣啊...

於是挑了一個感覺不會太複雜的景點。

逛博物館應該是相較之下不用太費腦力的活動,只要努力的走走走。



國立中央博物館位在地鐵二村站附近,但是車程有點麻煩,要轉公車;能到這邊的公車好像只有兩班(400、502)。

到的時候看了一下地圖,感嘆了一下,不愧是國立名為中央的博物館,範圍好大啊。


博物館的前方有一個圓形的大湖,從湖邊往博物館看過去很漂亮。而且湖邊還有一個小亭子,韓式的傳統亭子,雖然照片沒有照到。




近看的博物館很大很大。

博物館分左右兩側,這是右側,屬於常設展的部分,可以免費參觀,裡面有韓國各個時期與朝代的文物,還有簡單的東亞文物,例如印度、中國、日本,還有佛教的雕刻與繪畫等等。


這是博物館左側,屬於特展的部分,需要買票。這一期好像是西方的繪畫的樣子,沒有很仔細去看展覽的題目。

想當然,對繪畫沒有那麼有慧根,挑免費的看看就好...


入口挑高。

常設展的部分共有三層樓,挑高就挑了三層樓,但因為博物館每一層樓樓高也都比較高,所以這高度絕對比普通三層樓高;一走進去就覺得非常寬廣。


抬頭看的景象。


進入館藏區了。
主要的中央廊道也是挑空的。

一樓的部分主要是舊石器、新石器、青銅器、高句麗、新羅、高麗、朝鮮等史前還有中世紀的館藏。
二樓的部分是他人捐獻的文物、繪畫與佛教繪畫的文物展區。
三樓的部分則是東南亞、東亞、中國、日本與瓷器、佛教雕刻的展區。


以前人的房子土器。

因為不了解背後歷史的原因,有興趣的部分不多,這個算是其中一個。
右邊應該是考古挖出來的原物,左邊是復原想像模型。

重點是以前人還蠻幽默的,還會在上面加上動物的模型;可愛的貓咪啊~


另外一個感興趣的文物,是一個銅鏡。

第一眼看到的時候覺得沒什麼,因為韓國以前也是用繁體中文,所以看到在博物館看到繁體中文的文物很正常。後來仔細看才發現,「咦?居然不是繁體中文。」乍看之下也是方方正正,一個一個部首組合起來的,但是組合起來沒有一個字看得懂啊。

最後瞄了一下牌子真相大白,這是契丹文

回來的時候還特地上google查了一下是不是真的有這個文字,第一次看到啊,感覺新奇~


忘了走到哪個空間忽然出現的挑空。


屋舍還原模型。

最前方(右側)那個是紅箭門,會記得還是因為之前去了宣靖陵的時候有看過。


有些巧思的休息區,模仿韓屋的在外頭的迴廊。


以前生活想像模型。
每次看到這樣的村落,都覺得有濃濃的人情味。


最後是三樓的某一個角落。

整個逛完腳也痠了。

*

雖然看不懂這些出土的文物,但是覺得這些文物修復的人很厲害。這一次來博物館,難得仔細去看那些破碎又被一塊塊拼回來的文物;有些明明都碎到只剩小小一塊了,居然還認得出來這是古蹟不是隨便一塊石頭。

而且,在我看來其實不同的文物之間顏色或花紋相似度也挺高的,但是就是可以依照器物本身的弧度還是其他因素找到彼此相配對的;很多還不一定是完整的,就算斷層了還是有辦法辨認這是同一組的,然後這樣一塊一塊黏回來,復原原本的面貌。

除此之外,還可以分辨是一塊是哪個朝代的哪個時期的,真的太神奇了。

看不懂沒關係,不影響對他們的崇高敬意;這是一件偉大的工作。

*

又累積了一座博物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