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韓屋村和北村韓屋村有些不同;北村是尚有居民的,工作坊和展覽空間也不少,而南山的韓屋村比較像是一個保存地,沒有居民,只有房子。
認真來說,自己覺得北村也比較像是普通居民的住宅,而南山的則是一些比較上級的貴族原本的住宅格局。
在韓國,有時會在慶典中的街道或者文化遺址中掛上這種紅、藍色的燈籠。查了一下才知道這是韓國的傳統燈籠;紅色為陽、藍色為陰,就和韓國國旗中的太極圖一樣,表示宇宙調和與統一。
忘了之前有沒有去注意到房子轉角的時候,屋頂的瓦片是怎麼處理的。這一次稍微留心了一下,覺得這種做法還蠻直覺;留一個溝,直接將兩側的水導到溝中再排出。
下次換注意台灣是怎麼處理的。
另外,每次看到屋瓦前面一坨的水泥,總覺得很破壞美感;頓時覺得瓦當與滴水真的是古人的好智慧,可以讓屋頂很漂亮的收尾。
在南山韓屋村的內部,有一個大坑。
認真看完了介紹,覺得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
韓國政府為了慶祝首爾建都六百年,於是埋下了六百件可以代表當代科技或文化的產品,例如液晶螢幕、泡麵等等物品,然後等到首爾地定都1000年,也就是約四百年後,再將這些物品挖出,讓後世的子孫知道四百年前的社會發展狀況。
想想其實是蠻有意義的一件事情,畢竟社會一直在變遷,如果沒有特地的留下一些東西,其實很快就會一直被淘汰,只剩下記憶與圖像。
*
離開了南山韓屋村以後,搭著公車抵達了首爾塔。
下了公車以後還要再走一段上坡才會抵達,這時就有點慶幸決定搭公車,不然自己走上來該有多累...
八角亭前面的廣場地板上擺放了很多瓶瓶罐罐與壓扁的鋁罐組成的圖案與標語,只是不知道是常態還是今天有什麼特別的活動。
除了這一個以外,還有幸運草、愛心、杯子的圖案。
很幸運地剛好有表演,是韓國傳統樂器的表演。
這些表演的人連頭上帽子都有玄機。有些是一條帶子,甩頭的時候可以像彩帶一樣的舞動;還有一個是有點像蒲公英的東西,尾端毛毛的,頭一抽一抽的時候也會跟著一縮一放,很可愛啊。
雖然到了首爾塔,但是並沒有去上方的觀景台,觀景台門票很貴啊。加上本來對於俯瞰首爾這件事情原本就沒有很有興趣,在廣場附近的平台眺望就覺得挺不錯了。
下山的時候挑了另外一條步道,和纜車同一個方向。
走完以後很佩服從這裡上來的人,畢竟路很遠,坡有點陡,樓梯很多...
走起來大概要一個小時吧,是一個體力活。
!
下來之後有一個玻璃電梯可以搭,感覺很新奇。
這裡離開以後可以往南大門或明洞的方向去,於是又慢慢地散步到明洞去走走,順便買一些日常用品。跑去NATURE REPUBLIC買了一些保養品,有些開心地終於拿到了韓國第一塊面膜!儘管面膜是因為消費才拿到的。
雖然聽起來很奇怪,但是上學期不知道為什麼一直都只有拿到濕紙巾之類的東西,讓我心中有點難過...
回到梨大以後買了一塊鬆餅犒賞走了好多路的今天。
好幸福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