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日 星期五
第六十六天。走走景福宮與小玩意兒很多的仁寺洞
首爾最大的宮殿就景福宮,但是之前一直沒有排到行程,因為覺得要慢慢逛;之前路過這邊都太倉促了。而且覺得逛宮殿一定要聽中文導覽,不然走過只會覺得,「啊~好美啊的宮殿啊」,然後就什麼感覺都沒了。
因為首爾的每一個宮殿都很想去一次,所以決定買宮殿套票,會比較省,而且這樣之後去其他的宮殿就不用排隊等票了。
套票包含四個宮殿一個廟:景福宮、德壽宮、昌德宮(含秘苑)、昌慶宮和宗廟。我連之後秘苑的中文導覽都已經先預約好了~
所以今天起了一個大早,為了早上十點半的中文解說。本來想說早上應該比較不會有那麼多人,但是我發現我錯了;聽這個時段導覽的人可以說不算多,但是今天來景福宮的旅行團很多...還有學校小朋友校外教學。
所以,景福宮應該是一直人都很多...
聽導遊講才知道景福宮是朝鮮時期的宮殿,只是之後有被日本人毀壞過,可能把這個宮殿拆了搬到哪裡重組了,或者拆了賣給百姓之類的巴拉巴拉。直到現在都還在緩慢地重建中。
一進來就會看到的勤政殿。是當時大型活動舉行的地方,例如皇帝要結婚了、要立太子了這一類了。
慶會樓。聽名字就很熱鬧,是舉行宴會的地方。
這一棟真的很漂亮,而且周圍是一大片池子的地理位置加分很多,會屏除很多雜亂的景色。
忘了在哪一棟樓看到的,不過不影響,因為韓國幾乎每一棟宮殿都會看到這樣被懸掛起來的門。這樣可以使空間靈活運用,還可以因應不同的季節使用;導遊說,冬暖夏涼。
另外一個覺得很美的亭子,叫香遠亭;對外只有一條小木橋連接,可能怕被踩斷所以禁止進入。
景福宮的後花園。地上很多框框感覺起來應該是以前宮殿的位置只是還沒修復(?)
逛完景福宮以後順便去繞一下民俗博物館,因為民俗博物館就在景福宮的地盤內,只是不屬於景福宮而已。不過聽導覽的說,原本這邊和青瓦台都是景福宮的地盤,現在的景福宮地盤只有全盛期的一半多一點而已。
雖然沒有進去博物館裡面看,但是外面有一個以前韓國生活的街道的復原區。雖然只有短短的一條但是走起來很棒啊,真的很有復古的感覺。
漫畫店的內部,桌上的糖果包裝感覺就50-60年代那時候的。
還有農村的民宅。
真的覺得,以前的房子可能沒有那麼華麗,但是裡面的隔間或者空間感一點都不輸現在設計過的室內。小小的一棟依然很有層次。
*
逛完了景福宮一帶,再走一段距離就可以到仁寺洞了。一到仁寺洞路就感覺這邊氣氛很不一樣,很適合人行散步。
這裡有好多好多韓國的小玩意兒可以看,總類之多,雖然每個店家的重複率也高XD
來這裡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想逛逛ssamzigil。這邊的種類類別就和外面賣得比較不一樣了,感覺上很像放大版的格子鋪啊。
而且建築也很有特色。上了二樓以後,就可以不用走樓梯的一直逛到頂樓;所以仔細一看,店鋪的樓地板會像階梯一樣慢慢抬高~
結果不小心又在這邊耗了一整個下午,雖然沒有買什麼東西還是心滿意足的回梨大了。以後有時間還可以再來逛逛!
*
回到梨大的時候因為食堂還沒到食堂關門的時間,就吃食堂吧!今天才知道原來到快要關門的時候,原本的自助餐會變成套餐,整個便宜超多啊!這樣全部只要2700won,如果是自己拿可能要至少4000won了。
加上忽然很想吃魚!所以就決定是你了。
*
因為不知道怎麼結尾只好說,今天又是愉快的一天~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