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日 星期日

第九十四天。宗廟



禮拜五的行程是宮殿套票中最後一個行程:宗廟。

宗廟在正常日的時間只能藉由導覽的機會進入,只有禮拜六是全天開放的。原本是打算一大早去的,結果不小心睡過頭了,好險中午講解有兩場,所以晚一點過去也行的。


原本是這樣想的,但是當前往宗廟的時候,居然坐到了繞遠路的公車,導致我連第二場中文講解都錯過...



第二場中文講解是在下午三點,但是我三點五分才到,只好摸摸鼻子挑戰一下韓文版講解的。



宗廟因為是朝鮮王朝的的祠堂,供奉歷代君王神位的所在地,所以在外觀上不會像宮殿那樣華麗,顯得很低調。



聽了那麼多場講解,現在只要看到池塘是方的裡面還有一座圓形小島,就可以直覺反應是受到「天圓地方」學說的影響。

雖然韓文講解聽不太懂,但幸好今天出門有記得帶小抄,所以還可以比對和確認一下哪一棟建築物是做什麼用的。



齋宮是準備祭祀典禮的地方,共有三棟,正中央是君王的御齋室,背對御齋室的右側是御沐浴廳,左側是世子齋室。



御沐浴廳。宗廟裡面的建築都是這樣的紅色,樣式也相對簡單低調。



御齋室。裡面還特地放了一下君王的模型。



宗廟裡面主要道路都長得像左下角那樣,中間高兩側低。最中央凸起的是神道,給祖先使用;神道東側是給君王走的御路,西側是給王世子走的世子路。

在一進到宗廟的時候也有這樣的道路,而且還放上「禁行」的標誌。



之後就是放置歷代君王神位的正殿。看這數量就知道正殿的規模很驚人。



正殿。

正殿共19開間;一開始只有五開間,是後來的君王慢慢地向兩側擴建才形成今天的規模。正殿沒有什麼特別的裝飾,就連擴建也是依照原來的樣式複製,但是當數量多到某一定程度的時候反而讓人覺得很莊嚴。



而且仔細看屋頂的樣式也和宮殿不同。

韓國的宮殿大多使用歇山頂,但是宗廟卻是使用懸山頂;一般來說,懸山頂是民間建築使用的樣式。

為什麼在宗廟這麼重要的建築物卻是用懸山頂?查了一下是因為宗廟是為了亡靈所建的空間,所以反而以莊嚴、簡約為基本原則。

想想也對,如果這樣謹慎的空間卻很繁複華麗的話,焦點就會被轉移了。



正殿旁邊是永寧殿,是因為正殿神為空間不足而建的。永寧殿長相和正殿差不多,除了中央的四開間屋頂突起,阻斷了屋頂的連續性。

永寧殿的開間數量比正殿少一點點,共16開間;原本只有4開間,也是後來的君王慢慢增建而成現在的規模。

*

最近這兩天都比較早睡,因為開始流鼻水了...為了不讓情況更加嚴重,所以決定睡多一點讓身體的細胞有多一點的體力去殺病菌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